对于近半数以上的德保原生家庭来说,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外出务工。生病,生大病——这是打工人最怕的事情之一,但要论最怕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打工人生大病,家底掏空还无人可医。
去年6月,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的荷先生(化名)就面临这种处境。被病魔蚕食得心力憔悴的他,因为没有经济条件+没有医疗条件而被迫出院,这也是压在众多县城、农村大病患者身上的两大重担。正当荷先生妻子准备签字办出院时,被德保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一把拦住。
未过半百却罹患重症弃疗之际出现光
2022年10月,为深入贯彻中组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组团式”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部署,萨米医疗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副院长王诚带领专家团队赴广西德保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对口帮扶医疗交流活动,将国际化的医疗理念、专家团队以及医疗设备送进德保。
在专家团队的交流查房中,萨米医疗神经外科刘胜教授注意到了荷先生(化名)这个特殊病例。
原来就在专家团队到来的前一天,荷先生及家人就已经决定出院放弃治疗。常年在外打工、今年才40岁的荷先生,近一年来生活可谓非常坎坷:
2022年年初时家中老人突发脑出血,为治病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而两个孩子也才刚上小学,妻子在家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在外打工的荷先生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厄运在半年内第二次降临在这平凡的一家。荷先生在2022年6月份与家人视频通话时突然晕倒失去意识,工友赶忙将荷先生送医,得出的检查结果仿佛晴天霹雳:头颅CT提示,荷先生疑似患上胶质瘤,手术难度很大,但不及时手术将危及生命。
脑部肿瘤的病程进展十分迅猛,不到4个月荷先生就已经说不清话、看不清人,右侧手臂也逐渐无法活动。由于头痛得厉害,荷先生此时正在德保县人民医院保守治疗。“你已经是第四次入院了,为什么不尽早选择手术呢?”刘胜教授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年轻生命,感到非常心痛。“其实我们早就想手术了,但我们经济压力真的好大……”荷先生的妻子绝望地说。
没有人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只是希望的曙光迟迟没有降临。千里转诊筑起千里生命通道
刘胜教授在了解荷先生的情况后,决心尽全力劝说他进行手术、保住生命。“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人活着一切才有可能。”刘胜教授也立即将荷先生的情况告知帮扶团领队——萨米医疗党委书记王诚。王诚书记当机立断,迅速为荷先生制定了一份横跨千里的治疗计划:
在荷先生及家属同意前往萨米医疗治疗后,萨米医疗的救护车即刻启程跨越1000多公里来到德保专车接送。入院后,考虑荷先生的病情一天天在加重,神经外科团队以最快速度完成荷先生颅脑核磁及功能区定位检查,萨米医疗神经外科特聘专家、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鲍遇海教授连夜组织全科室医生讨论荷先生的病情及治疗方案,敲定手术时间。
术中神经外科团队发现荷先生肿瘤占位十分“刁钻”,周边血管极其丰富,术中输血量高达3000余毫升。但鲍遇海教授和神经外科团队临危不惧,顶着巨大压力仍旧坚持“浴血奋战”。最后在麻醉科、手术室和输血科等强大后援的支持下,神经外科团队顺利切除荷先生的胶质瘤。手术后,王诚书记和刘胜教授术后多次查房,探讨荷先生的后续治疗方案;神经重症团队继续采用亚低温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后续治疗,荷先生转危为安。
爱在接力一切以健康为中心
经过深圳萨米医疗中心精心治疗后,2022年11月底,萨米医疗再次派出救护车将状态稳定的荷先生重新送回德保县人民医院开始后续康复治疗。经过德保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一周的系统术后康复治疗,荷先生病情稳定、好转并顺利出院。目前荷先生术后康复效果显著,各项肢体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生活已能部分自理。
这份爱仍在延续:荷先生经济困难,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与德保县人民医院在协助其争取到大病医保、民政救助等政策支持后,还主动减免了剩余全部费用。简单来说就是这一趟下来,荷先生在治疗上的自费为0。
双向转诊做德保群众的健康后盾
“组织萨米医疗专家团队来德保,为的就是真正把帮扶落到实处。”去年王诚书记在赴德保交流时谈道。而荷先生这场横跨千里的治疗行动,则是萨米医疗帮扶德保落到实处的一则有力证明。
今年六月,正值萨米医疗开展对德保县帮扶行动的一周年之际,王诚书记又一次率领专家团队来到德保开展“组团式”帮扶医疗交流活动。双方明确了在下一阶段的帮扶工作中,萨米医疗将继续派出精兵强将来到德保,同时根据德保县人民医院的需求,结合义诊、远程会诊、指导手术、进修培训、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展帮扶工作,共同守护德保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