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医疗与护理 >

【消化内科】再突破,德保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

发布时间:2023-10-30      阅读:0      作者:宣传科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
  83岁的韦奶奶,因“腹痛、解水样便2天”急诊入院。无痛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物,性质待定,结肠多发息肉;无痛胃镜检查显示:萎缩性胃炎(C2),十二指肠球炎。经过肠镜病理等检查后,诊断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结肠多发息肉、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并伴有高血压、胆囊结石等慢性病症。消化内科医师团队根据病理检查显示直肠低级别管状上皮内瘤变,局部高级别病变,不排除早癌可能,征求家人同意后考虑予以行ESD手术。
  由于本次是我院首次开展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医务科组织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专家们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术前准备措施、预后以及后续治疗等方面,为韦奶奶精心制定内镜下粘膜剥离(ESD)的治疗方案,消化内科医师团队邀请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吴长亮主任现场指导操作,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主诉,术后病理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部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切缘净。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为他们的高超技术点赞。
  近几年来,镜下治疗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以前需要开放式手术治疗的疾病现在内镜下就可以轻松治愈,患者受益良多。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为消化内镜四级手术,是高技术难度的内镜微创手术之一,此次我院首例ESD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内镜水平已进入快车道,内镜下微创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
  ESD手术的优点:
  1. 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
  2. 患者可以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
  3. 可以获得完整的组织标本;
  4.对于面积较大的肿瘤进行96%以上的切除率。
  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
  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
  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

Copyright © 德保县人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9010871号-1

桂公网安备45102402000003号